今天是:
主办单位: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信访局 | 承办单位:北纬网
北纬论坛»北纬论坛 网络问政 问政受理区 建议雅安文管所修改了《樊敏碑》的介绍。樊敏碑和康有为 ...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查看: 25175|回复: 0

建议雅安文管所修改了《樊敏碑》的介绍。樊敏碑和康有为一点关系也没有的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10-14 19:23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我要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吕国宾 于 2017-10-15 08:37 编辑





  一,  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谓“近有《樊府君碑》,道光新出。其字画完好,毫芒皆见,虚和娟妙,如莲花出水,明月升天,当是褚、陆佳作,体近《砖塔铭》而远万里。”此贴后有跋文一篇也定为褚遂良所作

   康有为这说的就是唐朝《樊兴碑》而不是汉朝《樊敏碑》。

二,《樊敏碑后》是一篇古文,作者是明代李贽。


镌石,技也,亦道也。文惠君曰:“嘻!技益至此乎?”庖丁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”是以道与技为二,非也。造圣则圣,入神则神,技即道耳。技至于神圣所在之处,必有神物护持,而况有识之人欤!且千载而后,人犹爱惜,岂有身亲为之而不自爱惜者?
  石工书名,自爱惜也,不自知其为石工也,神圣在我,技不得轻矣。否则,读书作文亦贱也,宁独镌石之工乎?虽然,刘武良以精镌书名可也,今世镌工,又皆一一书名碑阴何哉?学步失故,尽相习以谓当然,可笑矣!故雕镌者工,则书镌者姓名,碑盖藉镌而传也。镌者或未甚工,而所镌之字与其文,或其文之贤,的然必传于世,则镌石之工亦必镌石以附之。所谓交相附而交相传也。盖技巧神圣,人自重之。能为人重,则必借重于人。然元佑奸党碑,石工巢民乃恳求勿镌姓名于其后,又何耶?[1]








三杨慎编辑《全蜀艺文志》的文献来源,不独选诸文献典籍,亦有当代民谣的搜集和古碑石刻的辑佚。蜀中发现汉代《樊敏碑》为地方文化发展传承的大事。《全蜀艺文志》卷59选录与樊敏碑相关者4篇文章:宋代赵明诚所撰写的《汉巴郡太守樊君碑跋》,宋代四川眉山人丘常崇宁壬午(1102年)三月既望所撰写的《樊敏碑跋》,宋代四川眉山人程勤绍兴己卯(1135年)秋九月所写的《樊敏碑跋》,明代四川忠州人李一本弘治己未仲冬(1499年)所写《跋芦山县樊敏碑》。而杨慎《升庵文集》卷10《樊敏碑跋》、《丹铅续录》卷9载杨慎《樊敏碑》、《全蜀艺文志序》三篇文章,内容亦涉猎樊敏碑。细读三篇文章,庶几可明白杨慎为何在《全蜀艺文志》中选录4篇与樊敏碑相关的文章。


四,是《丹铅续录》卷9《樊敏碑》记载明代发现汉代《樊敏碑》的经过,以及自己抄录整理漫漶不清的碑文,由是可知,宋代发现的《樊敏碑》正面和背面皆有石刻文字,正面阳刻文字,所录赵明诚《汉巴郡太守樊君碑跋》,尽管是《金石录》之跋尾,亦可对内容略知—二。阴刻文字即丘常、程勤懋所撰写的《樊敏碑跋》。尽管杨慎抄录整理的碑刻文字有一些舛误,但是其重视出土文物、艰辛整理石刻文字,功莫大焉。所以《全蜀艺文志》选录四篇文章后注释日:“此以类附,不叙时代。”所谓的类,即樊敏碑专题。


五,是在这些序言中,表现出杨慎上承蜀中乡贤,对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视。如丘常《樊敏碑跋》日:“然而千余岁间,霖雨之所浸,威阳之所暴,有兽已倒,有阙已摧,而此碑将仆,是可悯也余因扶其既倒,植其将仆,又为屋以庇之,庶几永其传也。”而程勤懋的《樊敏碑跋》更是将古碑的重现与国家的兴盛相联系,日:“皇上励精更化,以扬祖宗之大烈。属当西京父老流涕太息,思欲复见汉官威仪之时,而仆仕于芦山,天下最远处,乃得建安十年巴郡太守樊君故碑于荒山榛莽间。亟作大屋覆其上,表而出之,目其颜日‘复见’。是为圣天子恢复中原之兆,观者宜有取焉。呜呼!碑阴所记崇宁壬午,距今五十八年,而今斯邑者皆吾乡人,扶倒植仆偶相似然,岂物之废兴固自有数耶。”汉碑的复现,不独是汉民族文化曾经灿烂的标志,更是当下积贫积弱的宋王朝即将强盛的标志,是民族信心的振奋。明代李一本再次发现樊敏碑,同样看重地方文化的重振,“是碑虽不见录于古,幸而名不泐坏,延有今日,得以附入邑志,以永其传,亦奇矣。苟徒为斯邑之光,实斯文之幸也”。杨慎《樊敏碑跋》重在强调镌石刻碑文序精良:“古人之重文藻,而必欲永其传。”既例举古代美谈,又讥讽今人为文的低劣与刻碑的草率:“今之立碑,草草而付之拙劣之书,镌者又非良工,宜其贻庾子山驴鸣犬吠之诮矣。”


    六, 杨慎《全蜀艺文志序》:“乃检故簏,探行箧,参之近志,复采诸家。择其菁华,褫其繁重,拾其遗逸,剪彼稂稗。支郡列邑,各以乘上,又得汉太守《樊敏碑》于芦山,汉孝廉《柳庄敏碑》于黔江,文无错讹,刻犹古剞。东阜[刘大谟(1475年-1543年)]公喜日:‘汉碑之传于今,中原亦扫迹矣,乃今得兹于远邦,不谓斯举之获乎!’”此处杨慎历叙编写《全蜀艺文志》采集文献繁复,并加选择辨别,特别写到对出土文献的重视,得到《樊敏碑》和《柳庄敏碑》两汉碑,与主事者同样重视地方文献整理的刘大谟内心的惊喜,和承担乡邦文化传承重任的庄重肃穆之感。

七,是《全蜀艺文志》选录两篇碑文皆与李一本有关,卷59选录的《跋芦山县樊敏碑》为李一本所写,《同治忠州直隶州志》卷10《艺文志》“跋”条亦从《全蜀艺文志》选录载人,卷45选录的宋代宇文仕《绍兴圣德颂并序》,文后有注释日:“是碑在县城东一里佛子崖之左右壁之上,纵横各一丈有奇,字画径四寸许。年久埋于土,其暴露于外者,仅数十字而已。一日,庠生陈昂、骆琰以是告予,予往观之,惜其壤积之厚,未易快(者见)。翌日,拉县簿李公彪暨僧会、圆杰,监生骆兴、李宪、胥贤、张辅,羽士骆文品等,督命周井编氓,具畚锸掘之。迄三日有成,始得全文于黄壤中。粤自绍兴至今,三百七十有余载矣,而是碑幸复得见天日,岂非好古者之难遇邪?居是乡者,尚加爱护,勿为牧童敲火,耕牛砺角可也。宏治己未(按:1499)仲冬哉生明,忠南李一本识。”此注释抑或是杨慎所加。


八李一本,《四川通志》卷35成化年举人载有李一本,忠州人。又《同治忠州直隶州志》卷9《选举志》“举人’条载:“李一本,成化丙午科,授淇县知县。”杨慎《丹铅续录》卷9《樊敏碑》亦记载明代发现此碑的经过,日:“汉故朝请巴郡太守樊府君碑,汉隶分韵碑目有之。近四川芦山县石马宝子山乡民任氏与土官高氏争田于草莽中得之,其字尚可读,碑阴有宋崇宁中知县丘常、及眉山程勤懋传题识,巡抚心齐李公敬之,始命工摹榻以传。”文中李公,当为李一本





本帖已转移至问政中心, 当前状态:
  • 【2017-10-16 09:30:36】 市文体广新局:   本事件已受理,请耐心等待答复!
  • 【2017-10-25 17:52:14】 市文体广新局:   “吕国宾”朋友:
    您好!北纬论坛上的帖子已仔细拜读。现就您反映的问题回复如下:
    有关芦山《樊敏碑》的介绍一直是沿用早年老一辈芦山专家的考释。芦山《樊敏碑》的全名应为《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》,由于名称相近,并囿于当时的资料,故易出现谬误。《广艺舟双楫》中所说的《樊府君碑》正如您考证的确非芦山《樊敏碑》,而是唐代《樊兴碑》。但就历代名家对芦山《樊敏碑》的描述及其书法成就看,以“莲花出水,明月开天”之类的溢美之词对《樊敏碑》而言亦不为过且“莲花”“明月”也并非独赞唐《樊府君碑》。
    而贵帖所言《樊敏碑》和康有为一点关系也没有,我们不敢苟同。大家知道,《广艺舟双楫》为清末康有为所著的中国书法专著,是对中国清代及以前书法的一个总结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书中就汉碑描述很多,芦山《樊敏碑》在书中也被多次提及,如本汉第七:“《樊敏碑》为刘懆书,虽非知名人,然已工绝如此。”一个“绝”字,实际上也是对《樊敏碑》书法成就的充分肯定。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    感谢您对雅安文物事业的关心关注!如尚有不同见解,我们欢迎您随时前来博物馆共同探讨。
   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雅安市博物馆
    2017年10月25日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我要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