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我要注册
x
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反腐败斗争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,深刻指出“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”,强调“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,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,必须永远吹冲锋号”。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:“新征程反腐败斗争,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、纵深推进。”在省纪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, 廖建字书记强调“坚持‘三不腐’一体推进,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。”
世间事,做于细,成于严。不细,问题不久便可能成山;不严,规定难免沦为“空对空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、态度坚决,坚持“老虎”“苍蝇”一起打的高压态势,言出必行、说到做到,以重拳反腐的实际行动,可谓是成绩显著。特别是随着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,一些“烂树”被拔、“病树”被治、“歪树”被正。但是,远远没有达到完全肃清,“漏网之鱼”“心存侥幸”者许依然存在。新征程,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,让政治生态风清气正。
用权有所“畏”。“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”。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,这种最基本的制度常识,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。近年来从查处的多起职务犯罪案件来看,一些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,要么是违规用人,借人事变动、提拔干部之机买官卖官、索贿受贿;要么是违规用权,利用手中的资金拨付权、行政审批权、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,谋取私利。此种现象的产生源于一些领导干部权力寻租,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。更源于管控不力、监督不严,让其组织纪律意识淡漠,没有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。
监督有所“法”。以党的思想作为指导,以铁的纪律严格要求,从思想根源上净化洗涤,遏制诱发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。恰如有这样一句话,“反腐依靠激情,更靠理性;依靠网络,更靠制度;依靠惩处,更靠预防。”因为,发生腐败的原因固然来自方方面面,但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个人主观世界改造,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发生扭曲,有了敢于腐败、能够腐败的“条件”。为此,得多管齐下一严到底,形成“三不腐”惩戒机制和政治生态氛围,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,努力从源头上减少职务犯罪。
言行有所“限”。强化有效的监督,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。当然,以惩防并举打击职务犯罪,关键是要斩断“权”和“利”的瓜葛,遏制住领导干部用“权”换“利”的路径。同时,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,深入调研,大胆探索,加大教育、监督、改革、制度创新力度,规避利用自身职务进行权力寻租、贪腐,或是伸向市场、垄断资源、暗箱投机,抑或是封闭信息与商人“勾肩搭背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起到规范从政行为、预防职务犯罪的功效。
作风建设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斗争。在经济发展,社会多元化的今天,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也应与时俱进,要让法律始终成为高悬在腐败分子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不断强化主体责任、监督责任,必将让贪腐者“惶惶不可终日”,从根源上彻底清除职务犯罪,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廉洁的官场生态。
|